1 頁 (共 1 頁)

#1 [散文] 【雜文】反猶太主義的時代小切片

發表於 : 2012年 10月 8日, 20:54
狼狗傑
  「假如一般人民竟永遠酒醉不醒,他們不久就會發現自己被所有猶太人控制。」請問這段文字出自何人之口?希特勒?不對。再看下去──「猶太人會吸光俄羅斯人的血液,甚至縱飲享樂,羞辱俄國人。雖然他們因而要繳稅出錢,但那錢都是壓榨俄國人得來的。」好吧,那這位反猶主義堅強的俄國人是誰呢?信不信由你,是杜斯妥也夫斯基。這段文字出自他的《作家日記》,自己找來翻翻吧。

  反猶主義是一種時代現象,就連杜斯妥也夫斯基這位以「悲天憫人」著稱的文學家也不能免。馮內果1973年在惠頓學院圖書館演講的時候就指出:「法國有位醫生作家Louis-Ferdinand Ce’line,二次大戰後成了眾人指責的戰犯。原名Destouches的Ce’line,出身貧寒,長大後當了醫師,專醫治一些窮人。早年我讀他小說時,我不知道他除了是一位德術兼備的醫生之外,還是一名激烈的種族主義者,大戰期間,屠害猶太人,不遺餘力。」

  「開當舖的猶太婆子」──聽過這種說法嗎?猶太人常跟放高利貸者的形象連結。杜斯妥也夫斯基在《罪與罰》裡將被害者阿遼娜‧伊凡諾夫娜設定為以抵押典當為業的老婦人,又讓拉斯科爾尼科夫在殺了她之後並不為自己殺了她而後悔──而是為了其它理由──不禁令人冷汗直流。

  雖然小說中沒明說,不過阿遼娜‧伊凡諾夫娜的身分已經昭然若揭了。

  因為讀了《作家日記》那篇反猶告白,而重翻《罪與罰》,許多以前沒看清的東西被發現了。例如,拉斯科爾尼科夫根本從未後悔自己殺了阿遼娜‧伊凡諾夫娜,以兩段內文為證:「他並不後悔自己犯了罪。」「他只是在這一點上認罪了:因為他撐不下去,投案了。」他本人又說:「我是殺了自己,不是老太婆!」這句自白顯示了兩點事實:第一、老太婆根本無關緊要,拉斯科爾尼科夫殺人是對不起自己,不是那個被他殺的人。第二、為了讓讀者容易原諒男主角,杜斯妥也夫斯基讓被殺的人擁有令人咬牙切齒的身份:開當舖的(猶太)婆子。

  篤信基督的杜斯妥也夫斯基反映了信仰的光明面與黑暗面:一方面悲天憫人;另一方面必須把某些「非我族類」妖魔化,只因為必須有惡魔來做與上帝對立的存在。